为全面提升师生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,筑牢校园安全防线,10月16日下午,由学校工会主办的急救知识专题讲座在科学会堂圆满举行。活动特邀第一人民医院马代炬医生带领的急救专家团队担任主讲,各院系师生代表及宿管老师等300余人积极参与,现场学习氛围浓厚,互动热烈。
本次讲座紧密围绕校园日常安全需求,内容详实,重点突出。讲师首先针对校园人员密集的特点,深入讲解了发热、中暑的早期识别与科学处置流程,明确了从体温监测、临时降温到应急上报的规范路径,为师生提供了校园常见疾病防控的“第一响应”指南。
在急症识别环节,讲师聚焦高发的脑卒中与心梗,借助真实案例,生动剖析了“FAST”原则与“胸痛3分钟识别法”,深刻阐释了“黄金救治时间”对于挽救生命的关键意义,使师生快速掌握了核心判断要点。

讲座的高潮出现在实操技能教学部分。讲师利用模拟人道具,逐步演示了针对成人、儿童及婴儿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差异。在创伤救护环节,从直接压迫止血、加压包扎到止血带的使用禁忌,每一步都清晰示范,确保师生能根据不同伤情采取正确策略,避免二次伤害。最后,讲师系统讲解了心肺复苏(CPR)的全流程,包括意识判断、开放气道、人工呼吸以及胸外按压的深度与频率,并重点强调了与AED(自动体外除颤仪)协同使用的重要性,让“CPR+AED”这一生命救援的“黄金组合”深入人心。

在互动体验环节,十余名师生上台进行了实操练习,讲师团队一一纠正动作细节,确保技能掌握精准到位。参与者普遍认为,本次讲座内容实用、讲解生动,不仅学到了宝贵的急救知识,更显著提升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信心,未来将能更沉着、科学地实施自救与互救。
校园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。学校工会将持续推进急救知识普及工作常态化,为构建平安、健康的校园环境提供坚实保障,为每一位师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