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 月 3 日上午,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政报告厅隆重举行 "工学一体" 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。襄阳市总工会领导、学校党政班子成员、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、企业劳模工匠代表及师生代表共同出席,见证这一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时刻。仪式由学校就创中心主任蒋帆主持。

党委委员、副校长傅强在致辞中指出,工作室将成为连接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关键纽带;市总工会党组成员、副主席孙俊峰发表讲话并为工作室授牌,强调此举是服务襄阳 "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" 人才战略的务实举措;党委副书记、校长程传红为首批企业导师颁发聘书;工会主席付雨青详细介绍了工作室的工作定位与发展目标。

授牌仪式后,领导嘉宾参观了学校汽车文化室和创新工作室。市总工会领导高度评价工作室的创新举措,认为其对推动襄阳市职业教育发展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积极意义。学校领导表示,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,充分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,持续探索 "工学一体" 人才培养新模式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。

据介绍,该工作室以学校生涯规划咨询工作室为基础申报建设,以 "弘扬劳模精神、培育大国工匠" 为内核,依托 "工学一体" 创新路径构建 "学、做、创、拓" 四位一体育人平台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推行 "双导师制":学生既接受学校教师的学业指导,又获得企业导师的职业发展建议,涵盖岗位胜任能力培育、职业生涯路径规划等内容。工作室聚焦实践与学习深度融合,通过 "理论 + 实践" 双轨制形成闭环育人体系,将职业规划与企业实践项目结合,常态化开展 "访企拓岗",为学生搭建实习就业通道。

工作室首批企业导师阵容强大,汇聚了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汽车产业十大工匠、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王建清,湖北省劳动模范、"荆楚工匠" 张国山,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"东风工匠" 李翔,"荆楚工匠" 杜强飞等汽车制造、检测、维修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行业精英。他们将把精湛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劳模工匠精神带入校园,以自身职业发展经历为学生照亮成长之路。校内导师团队同样实力雄厚,由学校的 "襄阳市劳动模范"、 "隆中工匠" 及具备高级人力资源师、GCDF 生涯规划师、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高级技师、高级汽车检测维修师等多重职业资质的 "双师型" 教师组成,与企业导师协同对接专业培养方案,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开展系统化职业咨询,提供精准定制的生涯规划服务。
值得关注的是,工作室已展现出强劲育人成效,累计为超万名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。在教育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,指导学生斩获全省总决赛两金一银,并分获成长、就业赛道全国总决赛两枚银奖,不仅赢得师生的高度认可,更在高职生涯规划教育领域独树一帜,成为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强劲引擎。
未来,工作室将围绕技术创新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三大方向,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,为劳模工匠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提供支持;深化与企业的资源整合,拓展 "工学一体" 育人渠道,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襄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。才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。襄阳市总工会领导、学校党政班子成员、工会、学工处、就创中心负责人,创新工作室企业劳模工匠代表,生涯规划教研室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授牌仪式。